用“西部红烛精神”燃报国之志

分类:教苑美文 时间:2022-05-19 来源:教师工作处 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:陕西师范大学

    “春花,秋月,夏日,冬雪,岁月极美。离别之际,思绪万千……”


      在一个普通的夏日早晨,陕西师范大学雁塔校区教学四楼4406教室传出优美的朗读声,这是文学院教授刘生良为2012级汉语言文学1班上的最后一堂古代文学课,同学们全体起立齐声朗诵着这首他们自创的小诗,以此表达对刘生良老师的感谢与不舍之情,这让刘生良颇感意外。


刘生良在给学生上课
 
      学生的口碑就是丰碑。每年学生评教时,刘生良获赞最多的词是“德高望重”“学识渊博”“爱岗敬业”“爱生如子”“一丝不苟”“我最喜欢的老师,没有之一”等等。从教40年来,他曾获得校级教学质量优秀奖、教书育人先进个人、教学标兵、首届教学名师以及陕西省教学名师、全国教育硕士优秀教师、明德教师奖、宝钢优秀教师奖和多项省级、国家级教学成果奖,担任国家级一流课程负责人等。这些荣誉,是他作为一名师范大学的教师,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,立志教教人之人、育育才之才,践行“四有好老师”“四个引路人”“四个相统一”的有力证明。

育人就好比种地 要舍得出力流汗


      “有过务农做工经历的人都知道:种地若不出力,庄稼不会好好长;做工稍不精心,产品质量会打折扣。培养高层次教育人才的工作,远非一般种地做工可比,更需要倾注满腔热忱,舍得出力,分外用心。”这是刘生良在2014年学校教师节表彰会上发言的开场白。


刘生良在给研究生指导论文
 

      1976年,19岁的刘生良怀抱教育报国的初心,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教书育人之路。他一直在一线承担着繁重的工作任务,近15年年均工作量达到1013学时,是正常工作量的4倍。他还总是勇挑重担,语文教学论学科缺人,他受命担任负责人,所指导的1篇论文获全国教育硕士优秀学位论文;学院筹建文体研究与文学教育硕博点,他受命创建成功,担任负责人多年;2015年学校实施卓越工程,他又受命扛起首届汉语言文学卓越教师实验班项目主任的重任,授课之外,走出去,请进来,做了不少开拓创新性工作,起到了示范作用。


      只要是学生邀请,无论课内课外,刘生良总是有求必应。有一次学生社团请他作场讲座,他准备了一天,晚餐到学生食堂吃饭时,眼前忽然黑影乱飘,他知道这是眼睛玻璃体液化的旧疾突然加重,但想到晚上学生等着听讲,硬是带着满眼的黑影去做完讲座,对眼病只字未提。他经常指导大学生创新项目、教学技能比赛,鼓励学生阅读经典名著,本科生张霖炜就谈道:“刘老师指导我进行的创新实验项目《中学语文新教材文言常识典故手册》共15多万字,在完成之前,我没有信心,是刘生良老师帮我一遍遍整理思路、修改内容,并撰写序言,他为我付出的心力,我一辈子铭记。”他还当了10年学校教学督导,听过全校400多位老师的课,以老教师的经验对青年教师多予指导帮助。


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


      刘生良在教学中始终坚持因材施教,授人以渔。他所教的先秦文学,难度甚大,如果学生听完老师讲解便不再回看,可能连读都读不下去。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,他总结出了一套教学方法,这就是他首创的“背摹赏探”有效教学范式,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学法,养成自主学习能力。背即背诵名篇,重在掌握文本、积累资料且终身受益;摹即摹仿写作,重在熟悉文体、体验甘苦做创意准备;赏即赏析经典,重在诗性感悟、审美分析和功力培训;探即探究问题,重在学理探讨、问题研究和能力提升。四者互为铺垫,层次上层层推进,功力上步步提高。2015年,他主持完成的此项成果获得了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。


      首先是背诵,刘生良对本科生的背诵要求很高,早晨上课前20分钟,他会到教室督促同学们晨读,每学期会两次利用课外时间逐一面对面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。这样的做法让张二雄、陈力、陆秀云等不少学生“叫苦不迭”的同时又在毕业前后发文深表感谢。对于背诵全优的学生,刘生良会奖励一本他的庄子研究著作《鹏翔无疆》,学生张伊筱打开扉页上写着“赠给背诵优胜者张伊筱同学雅正”的这本书时,总是满脸自豪。甚至在中国诗词大会表现优异的学生陈思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“对我帮助最大的,莫过于刘生良老师。”


      为了更好地培养育才之才,刘生良在积极创建教学范式的同时,也一直坚持以科研促教学。刘生良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、陕西省古籍整理项目2项、校级教改重点项目4项,出版专著3部,主编或参编专书及教材20部,发表论文106篇,获得省级优秀博士论文和省厅级科研奖励12项。而他的研究课题,多是在教学中遇到或发现需要解决的疑难问题,切近教学实际,其成果大多可转化为教学内容。


学生的事都是大事 又是分内之事


      刘生良常说道,“学生无小事。”只要是学生的事,无论多忙,也不管分内分外,他都格外重视,优先去做。


      刘生良像严格要求自己孩子一样要求学生。有个研究生一入学便在外代课,有时连上课也不能保证,他果断要求其立即停止。该同学后来专心读书学习,字也练得出色,毕业论文获得优秀,聘到深圳工作。在离校前聚餐时,他说道,“刘生良老师说得对,当时看那是钱,现在看来真不是钱,差点误了大事。老师是真心为我们的前途和长远利益着想,我非常感激!”


      刘生良像关心爱护自己孩子一样关爱学生。每逢佳节,他会把所带研究生叫到家里吃饺子或去餐馆。“会包饺子的同学在厨房陪师母包饺子,其他人坐在客厅和刘老师谈心。”学生刘蕴娇说道,“我每次回忆起这些温馨的场景,都会感激生命中能有刘老师一家人,给身在异乡的我带来家的温暖。”


      刘生良始终把学生的事放在第一位。文学院教师吕洋回忆:2012年12月,公费师范生教育硕士联名恳请刘生良老师给大家讲授一次网络课程,可是课程计划中却没安排。虽然事出突然,但他并未拒绝,当即备课一夜没睡,第二天上午连着录播了4节课。讲完课他已精疲力竭,几个研究生把他搀扶着送上了出租车。他还多次为患病学生捐款,默默资助他的一位特困研究生完成学业,被学生亲切地称为“刘爸爸”。


      当年的文学院领导都记得,2009年11月4日下午,刘生良所带的一位学生被确诊为血性散播性肺结核,即最凶险的2型肺结核,急需转市结核病院。接到电话后,他立即取钱赶赴医院,为其垫付住院费、办妥住院手续。该生几小时后就呼吸困难,当晚3次休克,抢救了一夜。据医生讲,当天如果迟来1小时,后果不堪设想。由于该生家在边疆农村,路途遥远,在其命悬一线、家长又无法赶到的几天里,他作为第一监护人担负起所有重任,和妻子一起坚守在结核病院,时时与医生接洽、签字,配合医院实施人工抢救和上呼吸机送气等重大措施,并安排人昼夜轮流值班、外出采购药品器械、组织开展募捐,且将所垫付的6000多元全都捐献。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救治和各方共同努力下,该生最终成功获救,3个月后基本痊愈出院。


      刘生良对学生的关爱,不仅体现在学习生活上,更体现在对学生的价值观引导上。如讲《诗经·七月》,就引导学生知稼穑之艰难,尊重劳动人民;讲《墨子》,就教育学生热爱劳动,始终以劳动者自居,并培养节约意识;讲《离骚》,便大力弘扬屈子的正直品格和爱国精神;讲《史记》,则着重学习司马迁的史家修养和博大爱心。他就是这样善于发掘和利用课程本身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政元素,因势利导,点铁成金,春风化雨般引导学生立大志、求真知、走正道、做栋梁。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,面对网络舆情,他不仅自己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主动发声,还关注所带研究生的思想动态,让每个人都写了思想汇报,引导学生明辨是非,勿受错误言论迷惑,时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。


双目昏眊不自哀 尚来为国戍轮台


      2019年3月,刘生良已62岁,却毅然听从组织召唤,远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大学挂职援疆,担任文学艺术学院副院长,主管科学研究和对外交流,协管学科建设等工作,成为教育部第九批挂职援疆干部中年龄最大的同志。


刘生良在石河子大学新疆曲子结业典礼上发言
 

      行政工作刘生良并不擅长,又高度近视,但他很珍惜这次报效祖国、建设边疆、服务兵团的机会,也深知此行代表着学校,只能给母校争光,不能辱没其名声;他要把“西部红烛精神”传播到边疆,不能让所传承的红烛在他手里黯然失色。他老当益壮,克服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,以主人翁姿态,发扬老黄牛精神,尽心尽力,多做实事。在一年半的时间里,他先后邀请15位疆外专家来院交流讲学并座谈,带队或随团去内地招聘人才、洽谈工作,积极谋划和争取包括北大、陕师大、杭州师大、台湾云科大等高校的帮扶和援助,为石大文院的发展拓宽了交往面和受援途径;更着力推进和提升本院的教学科研实力,动员、组织、指导教师申报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,对提交的10份申报材料带头做非常细致的审核、修订、加工、打磨,最终4项获批,这在本院前所未有,在全校文科学院中占比最高,一时广为传诵。他还就学院师资现状和人才引进问题专门写了调研报告,向学校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;并积极协助和参与教学成果奖的申报凝练,中文、音乐、美术3个师范专业的专业认证,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点的评估等工作,在该学院新闻专业申报学位点时,对其全部申报材料作了逐字逐句的提炼、推敲和加工修订。


      在做好行政工作的同时,刘生良还发挥专长,坚持为本科生、研究生上课,把一流课程和“西部红烛精神”带到了边疆高校;并应邀到新疆大学、新疆师范大学、塔里木大学和驻疆某团军营举行讲座、捐赠著作。疫情期间,又带头为兵团捐款1万多元。他还积极参与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,与3位少数民族学生结亲,并对1位家境困难学生多次予以资助。


      刘生良以中国共产党党员的信念不辞劳苦、埋头实干,完成各项任务,受到石大领导和文院师生好评,获学校“优秀援疆干部”称号,更被该校师生敬称为“老英雄”。石大文院的欢送词——“五百日在西域殚精竭虑有始有终一心援疆无他念,八千里出阳关风尘仆仆无怨无悔双手帮扶有真情”,正是对他援疆情怀和工作的写实和概括。


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欢送刘生良的欢送词等
 
      如今,刘生良依旧站在他热爱的讲台上,继续着让他感到幸福的教书育人事业。


版权声明

本网原创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【注:凡注明“来源:XXX(非陕西教育传媒网 snedunews.com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;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30日内进行。邮箱:sxedunews@163.com】

标签
二维码

扫一扫 在手机阅读、分享本文

必看
必看
  • 西安高新钱学森第二小学π+星班大成教育叙事暨2021—2022学年颁奖典礼
  • 西安市鄠邑区东关小学:规范课外读物 落实“五项管理
  • 周至县广济初中课后服务旗操
  • 西安市鄠邑区东关小学:优化作业“双减”提质
  • 标签
    热榜
    QQ

    微信扫一扫

    WeChat
   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