写给2024:在教育的艰难中,如何守住一颗心?

分类:校园动态 时间:2024-01-02 来源:本站 作者:小编
图片

过去这一年,各位老师过得怎么样?对教育这份事业是否有了新的心得?在不断向前的时代洪流中,是否还坚守着教育的那份纯粹?在工作的琐碎和教育的艰难之中,是否还保有内心的恬静与淡然?我们特别邀请一位老师与大家谈谈心,跟老师们说说教育中的“静”与“守”——

亲爱的教师朋友,过去这一年,相信你依旧是步履不停,辛苦了!跟自己说一声“谢谢”吧!


编辑约稿时,希望我跟各位老师谈谈心。我想了很久,觉得在这样一个求新求变的时代,我不用再去说“进”和“变”,我想换个角度,跟老师们谈谈“静”与“守”。


也许,做教育,“静”与“守“更能去应对你我面对的艰难。


01

心乱则愚起,心静则生慧


先讲一个故事,叫“救命的微风”

一煤矿发生透水事故,几十名矿工被困在极深的坑道中,形势危急。

矿工们急需找到一条通道,于是不停挖掘,可十几个小时过去,依然看不到一点希望。

此时一个老矿工建议,与其这样盲目耗费体力,不如安静地坐下来,看看能不能感觉到风的流动,风一定是从口子上吹来的,顺着风吹来的方向便能找到出口。

无计可施的矿工们只好抱着试一试的心态,他们安静地坐下来。开始并未有任何感觉,坐了一段时间后,触感变得敏锐起来,渐渐地,能感觉到一点极其微弱的轻风在吹动,顺着这个方向,他们慢慢前进,终于找到了出口。

陷入困境时,与其盲动、纠结、焦虑,不如先让心静下来,待思绪里纷扰的尘埃落尽,心灵的天空便渐渐回归清明,反倒容易找到“出口”。所谓“心乱则愚起,心静则生慧”,要守住一颗心,就得从静开始。


02

是“又给我惹麻烦了”,

还是“怎样做最有利于孩子成长”


前几天,收到一位青年教师的留言,语气里充满无助和焦虑。起因是班里有两个孩子打架,双方家长都认为自家孩子吃了亏,要求班主任主持公道。

面对他们咄咄逼人的语气,这位年轻班主任一时有点害怕,想逃避,便回复“我只处理学生的问题,家长的问题自己解决”,结果两个家长认为这是撂挑子,表示要打电话投诉,让事件进一步升了级。

当老师久了就会知道,这类事迟早会经历。教育世界里,每天都会遇见问题,或琐碎之事,或棘手难题,都是扰乱心神的事。只有先把心静下来,才能保持思维的清醒,看清事件的脉络和矛盾的主次,进而把握主动权。

如何让心迅速静下来?我的办法是用一句话暗示自己,就是“怎样做最有利于孩子成长”,这样就不会有“又给我惹麻烦了”的烦躁心理,而是把注意力聚焦在“该做点什么”和“怎样做”之上。

“怎样做最有利于孩子成长”和“他们这是给我惹麻烦”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方向,后者起于本能,前者才是教育,表达的是一种“儿童立场”。

教育是有“捷径”的,其中一条便是“儿童立场”,从孩子的角度出发,不但容易赢得孩子本人,还容易赢得家长的心,迅速达成方向上的一致。

比如刚才这件事,我建议那位年轻老师主动联系两位家长,心平气和地探讨怎样让孩子从这件事里得到成长。我为她手输了这段话:

“孩子在成长路上会遇见各类问题,当孩子遇见问题,我们重要的是教会孩子得当处理,以便今后他们能独立处理好类似的问题。而教育无非是爱和榜样,所以我们坐在一起来探讨一下,面对这件事,怎样做最有利于孩子成长。如果袒护孩子,会让孩子误以为自己这样是‘可行’的,他便会继续这样,那么他会不断给自己惹麻烦,是很难成长的。任何时候,我们都要努力化解问题而不是制造新问题,这也是需要教会孩子的核心能力。”

图片


03

守,因为时间是有力量的


前些日子,一个小学生无心的造句“你情愿一辈子当老师吗”上了热搜。许多网友、同仁纷纷调侃,觉得戳中了内心深处的某块地方。的确,自己愿意一辈子当老师吗,这是现在无数青年老师的困惑。

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,人们似乎都在讲求效益最大化,很难专注于一事,不少人精于计算投入与产出之比,考虑做这件事有无回报,获利多少,能否达到利益最大化,一旦发现更优解,便会迅速转移到另一个阵地。

但是,也总有一些人愿意“傻傻”地坚守,他们相信时间的力量,觉得慢一点没关系,只要脚踏实地;觉得笨一点也没关系,只要持之以恒。所以他们不急于求成,也不急功近利,专注一事,心无旁骛,稳定输出。而这个世界的奇妙和美好之处在于,做一事,专注于斯,长久下去,你总能得到你想要的东西,因为时间是公平的。

“为一大事来,做一大事去”的大先生陶行知,“一辈子做教师,一辈子学做教师”的人民教育家于漪,“为一辈子做小学教师而自豪”的斯霞,都是教育长河里坚守成永恒的人。

一个人选择“守”,是因为他相信,相信时间的力量,相信功不唐捐,相信因缘果报,所以坚定地做个长期主义者。因为相信,所以坚持;因能坚持,而成其久。

我无法左右每个独立的人的选择和追求。我想说的是,如果说平日的琐碎之事和棘手问题是教育的艰难,处理它们需要我们的静心和智慧;而在教育事业中的坚持,在三尺讲台上的坚守,在这个时代更是难上加难,真的是需要守住我们的一颗心。

这颗心,耐得住寂寞,经得起诱惑,任它屋外风光旖旎,都动摇不了屋内的甘之如饴。


04

读懂自己的心

才能守住做教育的心


教育是唤醒灵魂的事业,而灵魂的觉醒和成长是需要时间的,所以教育是慢的艺术,需要静下来,守下去,才会酝酿出成果。

若问,如何坚守?

一是知道自己能做成什么,也知道自己无法胜任什么。我发现自己有太多的不会,有太多的短板和盲区,开始时这让我感到沮丧,但我慢慢找到一个自我安慰的理由:人体有一种“智慧”叫“代偿机制”,当一个器官有缺陷或缺失时,另外的器官就会更加敏锐,如同失去视力的盲人,听力往往比普通人更好,所谓“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,同时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”。

受此启发,我不再纠结于自己的短板,也不再自卑于太多的无法胜任,而是努力去发现自己“能”的地方,比如我发现自己一直葆有一颗童心,有着丰富的想象力,善于思考和反思……这些对做一个教师显然都是优势,这让我自信,也让我更坚定。

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,也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。平常我总能收到大量的讲座邀约,对此,我给自己定了两条规则:工作日不外出,因为讲台才是我的主场;只接周六上午的邀约,这样下午就可以回家,家人围坐,灯火可亲,是我特别喜欢的画面。我相信,守少则固,力专则强

三是知道教育之于我的意义,也知道我之于教育的意义。学生是教师的精神后裔,会传承教师的精神基因,若想学生朝着真美善的方向发展,教师首先要成为这样的模板,所以,做教师是更有可能认识自我、完善自我,从而印证自我、实现自我的。当我明白了这点,便确立清晰的方向,那就是“向美而生”,这让我从容、清醒、坚定。

在这个时代,“守”是个稀缺词,也是个高级词,是一种沉潜内修,在时间的洪流里遵从自己的内心节奏,不断蓄深养厚。

守,看起来没有去开疆拓土,实则是在沉静中积蓄力量,在静静悄悄中实现自我增值。如同一棵树,“树根汲取,树叶吞吐,与土壤、空气无穷尽地交通——还有那暗处的生长”。

亲爱的教师朋友,作为您的同仁,对于教育的艰难,我非常感同身受。但你永远要记得,天大的事,静下来才能生发教育智慧,再难的事,守下去终会“云开月明”。

三毛说:“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,有一个理由去坚强。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,到哪里都是在流浪。”守住我们的一颗心,在教育的大地上深耕砥砺,让未来的日子颗粒饱满,岁岁年年,倘能如此,三尺讲台,这方寸之地亦有天地之宽。



来源 | 人民教育

作者 | 郑英 浙江省杭州市天杭实验学校


版权声明

本网原创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【注:凡注明“来源:XXX(非陕西教育传媒网 snedunews.com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;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30日内进行。邮箱:sxedunews@163.com】

标签
二维码

扫一扫 在手机阅读、分享本文

必看
必看
  • 西安高新钱学森第二小学π+星班大成教育叙事暨2021—2022学年颁奖典礼
  • 西安市鄠邑区东关小学:规范课外读物 落实“五项管理
  • 周至县广济初中课后服务旗操
  • 西安市鄠邑区东关小学:优化作业“双减”提质
  • 标签
    热榜
    QQ

    微信扫一扫

    WeChat
    Top